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国画山水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国画山水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答:1、《洛神赋图》
2、《清明上河图》
3、《千里江山图》
4、《富春山居图》
6、《溪山行旅图》
7、《茂林远岫图》
8、《清明上河图》
9、《游春图》
10、《步辇图》
在山水画鉴赏过程中,我们看画,眼界要高,看得越高自己的想法也就随着提高,也就带动自己手头功夫的提高,也就是平时讲的画画要能“眼高手低”,眼高就是看的想的高,只有眼高,才能带动手高,才能不断进步,如果是“眼低手高”,那就很难有所进步。我们主张的是眼和手更接近些,要使想法和技法合拍,只有如此才能画出好画。
就国画山水而言,我们看画首先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,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,构图、着色、题款用印、画外之意等。诗不直言,讲究含蓄,画也应这样,山水画不单是视觉美感的绘画语言,更是一种寄情抒怀、言志写意的心灵寄托,其精神层次更重于表达形式。画家是以心灵映射万象,代山川万物而立言,其精粹在于以形寓神、情自境生。因此,我们看画重要的是要学会既要看画本身,还要联想起来品画外之意,方能从中汲取精华!
从构图是平远、高远、还是深远来看,技法上是什么皴法,用笔用墨怎样。这只是对画表层的认识。还要了解画家的身世,生活经历,绘画观点等,这样才会从深层了解画家为什么画出这样的画来。
国画作品鉴赏“六法”是我国古代绘画实路的系统总结。“气韵生动”是对作品总的要求,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。它要求,以生动的形象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。“六法”的其他几个方面则是达到“气韵生动”的必要条件。直到现代“好画”的风格在不断丰富和变化,但品评标准在大的方面依旧没有离开“六法”涵盖的框架。钱钟书重新作了标点:“六法者何?”
一、气韵,生动是也;
二、骨法,用笔是也;
三、应物,象形是也;
四、随类,赋彩是也;
五、经营,位置是也;
六、传移,模写是也。
山水画,简称“山水”,中国画的一种,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。代表画家有展子虔、王维、范宽、张宏。
山水画的形成和确立,是魏晋风度的渗透,崇尚自然的必然,文人个体意识的觉醒,人们 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知。崇尚自然是魏晋风度的重要体现,自晋代顾恺之创作了《庐山图》后,山水画得以形成和确立,山水画并成为“山水文化”的重要的独特的表现形式。
山水之间,心境自悠。国画山水,传承千年,意境无限。
一纸青绿,千古风流。国画山水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,流传千年。
山水相逢,意气风发。国画山水,以笔墨为媒介,诠释着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。
云淡风轻,山水相依。国画山水,让我们在繁华的世界里,找到一份宁静与安宁。
傅抱石,中国近代山水画家。擅画山水,中年创为“抱石皴”,笔致放逸,气势豪放,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;晚年多作大幅,气魄雄健,具有强烈的时代感。
傅抱石成名于20世纪40年代,但认知面并不覆盖到社会各阶层:给傅抱石带来更大名气,让全社会都认同的份上,则是作于1959年秋的巨幅山水画《江山如此多娇》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画山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国画山水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infangwangbj.cn/post/130.html
上一篇
中国画山水画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