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国画山水着色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国画山水着色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一、笔中调色法
一笔中蘸二三种颜色,当笔落在纸上,就能产生一气呵成的色彩效果。主要在避免因三原色混合,而产生彩度低的混浊色彩;如画嫩叶时常同时蘸二种对比色来画出娇嫩的感觉。
二、碟中调色法
着色前将含颜料的笔在调色碟上调色,把颜料混匀再画,如此画出的效果才会显得均匀或有渐层变化。
三、纸中调色法
1.
注意作品的气韵美 中国山水画很讲究整体气势,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“神韵”,或者“神似”,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,构图、着色、笔力等。最后才看它的造型,即像不像或“形似”。
2.
注意作品的意境美 中国山水画讲究写意,讲究气韵生动,天人合一。所以,欣赏山水画,只注意作品的笔法、墨法、章法及色彩是不够的。
3.
注意作品的笔墨美 山水画同人物画不一样。人物画讲究用笔精确,细腻传神。
山水画按风格的不同分为以石青、石绿为主要色彩渲染着色的浅绛和以墨色为主的石青和石绿两系。
浅绛山水画是中国画常见的画种,多用以表现深秋和早春时节及斜阳夕照的景色。其特点是素雅静淡,明快透澈。浅绛山水画,以树、石、云、水为主要表现内容,以笔墨为构架,着色以浅赭为主。“浅绛”是其他类别山水画的基础,同时也是传统绘画中高难度绘法之一
一般都是先上底色,白色的部分需要预留出来,可以直接避开,用清水过滤,也可以一起上色后赶紧用水洗掉。然后如果有需要,上色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再补充和调整底色。也有特殊效果是先上色的再上底色的。看具体的画面需求了。
上白色时,用绢本画的话,可以从正面晕染,也可以反面衬染,这需要看具体的画面,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正面晕染的话无论是绢本还是纸本,都需要特别薄,一次次的染(白色易掉色,染的马虎了颜色都掉了而且画面也会粉气),可以正面多染几次后再反面衬,反面可以稍微厚一点,但也只是稍微哦!
总之白色不好染,需要特别注意!
在山水画鉴赏过程中,我们看画,眼界要高,看得越高自己的想法也就随着提高,也就带动自己手头功夫的提高,也就是平时讲的画画要能“眼高手低”,眼高就是看的想的高,只有眼高,才能带动手高,才能不断进步,如果是“眼低手高”,那就很难有所进步。我们主张的是眼和手更接近些,要使想法和技法合拍,只有如此才能画出好画。
就国画山水而言,我们看画首先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,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,构图、着色、题款用印、画外之意等。诗不直言,讲究含蓄,画也应这样,山水画不单是视觉美感的绘画语言,更是一种寄情抒怀、言志写意的心灵寄托,其精神层次更重于表达形式。画家是以心灵映射万象,代山川万物而立言,其精粹在于以形寓神、情自境生。因此,我们看画重要的是要学会既要看画本身,还要联想起来品画外之意,方能从中汲取精华!
从构图是平远、高远、还是深远来看,技法上是什么皴法,用笔用墨怎样。这只是对画表层的认识。还要了解画家的身世,生活经历,绘画观点等,这样才会从深层了解画家为什么画出这样的画来。
国画作品鉴赏“六法”是我国古代绘画实路的系统总结。“气韵生动”是对作品总的要求,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。它要求,以生动的形象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。“六法”的其他几个方面则是达到“气韵生动”的必要条件。直到现代“好画”的风格在不断丰富和变化,但品评标准在大的方面依旧没有离开“六法”涵盖的框架。钱钟书重新作了标点:“六法者何?”
一、气韵,生动是也;
二、骨法,用笔是也;
三、应物,象形是也;
四、随类,赋彩是也;
五、经营,位置是也;
六、传移,模写是也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画山水着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国画山水着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infangwangbj.cn/post/252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