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城市山水国画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城市山水国画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1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,宽24.8厘米,长528.7厘米,绢本设色;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,属国宝级文物,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作品以长卷形式,***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,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。2 《洛神赋图》,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。绢本,设色,纵27.1cm,横572.8cm。原《洛神赋图》卷,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(宋摹)3 《千里江山图》,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。绢本,设色,纵51.5厘米,横1191.5厘米, 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。作者 北宋·王希孟4 《汉宫春晓图》,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。绢本重彩,尺幅很大,37.2cm×2038.5cm,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。作者 明·仇英5 《步辇图》,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。绢本,设色,纵38.5厘米,横129.6厘米,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,线条流利纯熟,富有表现力,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。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,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,隋、唐时始独立,五代、北宋时趋于成熟,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。
和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,是大自然的山山水水,山水不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环境,也是重要的审美对象。先秦儒家提出的“仁者乐山、智者乐水”,是对山水与人的理想道德的人文观照。但他们“见大水必观焉”,也多多少少包含了对山水自然美的欣赏。魏、晋时期的人性觉醒,使人们摆脱儒家“比德”审美观,而敞开胸怀去领略山水的自然美,啸傲江湖、寄情山水,成为许多人的精神寄托。山水画的产生,就和陶渊明、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的出现一样地顺理成章了。
山水画在宋、元时期达到鼎盛,成为中国绘画的主体,除了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外,更多的是人文精神的寄寓。宋郭熙《林泉高致·山水训》说:“君子之所以爱乎山水者,其旨安在?丘园养素,所常处也;泉石啸傲,所常乐也;渔樵隐逸,所常适也;猿鹤飞鸣,所常观也;尘嚣缰锁,此人情所常厌也;烟霞仙圣,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……今得妙手,郁然出之,不下堂筵,坐穷泉壑,猿声鸟啼,依约在耳,山光水色,滉漾夺目,此岂不快人意,实获我心哉!此世之所以贵乎画山水之本意也。”
山水画重写生,即石涛所说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,重意境的表达。按画法风格又可分为青绿山水、金碧山水、水墨山水、浅绛山水、没骨山水等。
东北的白山黑水。
在辽宁本溪有这样一位画家,他将艺术的根扎在家乡的白山黑水间,他爱虎近六十载,平生画虎数百张。力求风格多变的他,开创了工笔画虎的崭新技法。他笔下的虎威猛中不失仁厚,勇毅中含着温柔,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。他,就是著名国画家冯大中。
冯大中曾选择***取中国广袤壮美的黄山为他的绘画创作源泉。
1. 黄山地处中国东南的安徽省,地势雄峙,风景秀美,因此也是许多画家的创作圣地。
2. 冯大中在他的作品中,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黄山的高峰、奇石、云海等自然景观,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幅生动美丽的画卷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城市山水国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城市山水国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infangwangbj.cn/post/3378.html
上一篇
寓意好国画